阅读历史 |

太一道果 第470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外传的前例,但这规矩却也不是不能改,不能通融。”

&esp;&esp;广乘道人淡淡说道:“毕竟,贫道才是观主。”

&esp;&esp;广乘道人再一次强调身份,并表示作为观主,他的权力是无限的。

&esp;&esp;姜离可以得到清源妙道真君道果,前提是能够付出让人满意的代价。

&esp;&esp;“看来贵派的处境不佳啊。”姜离试探道。

&esp;&esp;“确实不算好,”广乘道人也不多加掩饰,坦然承认,“我玉虚观与佛国为敌多年,仇怨深重,甚至连文殊广法天尊的道果都落入了佛国手中,如今佛国东进,本观便是其首要大敌。虽然贫道和师兄弟们皆是不惧佛国强者,但若引发大战,祖宗基业却是难保,不得不有所作为。”

&esp;&esp;“但玉虚观有道长和另一位三品的广元道长在,觉者不出,佛国未必能够真正威胁到玉虚观,除非······”姜离无声吐出两个字。

&esp;&esp;——姜氏。

&esp;&esp;有真如居士这位佛国的大人物泄底,姜离已是知晓了姜氏主家和佛国勾连,如今正要借佛国之力重返九州。现在看来,广乘道人对此事也有所察觉,发现了姜氏主家和佛国的联系。

&esp;&esp;而玉虚观中,也是有着姜氏之人的。

&esp;&esp;一旦玉虚观和姜氏主家起了冲突,这些人何去何从,就是个问题了。

&esp;&esp;玉虚观总共人数不过三十左右,但凡有那么一两个人反水,影响都是不小的。

&esp;&esp;广乘道人看出了姜离的意思,微微颔首,不做多言。

&esp;&esp;姜氏主家欲要重返九州,卷土重来,势必要和大周皇室和鼎湖派为敌,玉虚观却是不可能为了个别门人加入到造反的行列中,为姜氏赴汤蹈火。

&esp;&esp;反之,佛国欲要东传佛法,本身就和大周对立,和姜氏主家可谓是一拍即合。

&esp;&esp;唯一可虑的,就是佛国和玉虚观本身有仇,无法两全。

&esp;&esp;“晚辈愿代朝廷与广乘前辈立约,佛国东进之时,朝廷必鼎力相助。”公孙青玥当即说道。

&esp;&esp;然而广乘道人却是摇头,“不够。此是朝廷必尽之责,不足以作为代价。若是朝廷都不愿出手,贫道这些方外之人就更没责任阻拦佛国了。”

&esp;&esp;有仇归有仇,但若要以此来让玉虚观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,与佛国拼个你死我活,那也未免太把玉虚观当冤大头了。

&esp;&esp;佛国东进,第一个该急的就是九州的统治者,而不是玉虚观这方外门派。

&esp;&esp;所以,不够。

&esp;&esp;“那么,帝师呢?”姜离接言道。

&esp;&esp;此言一出,广乘道人面色一凝,膝上的双剑隐隐有剑气迸发,如芒电般在剑上闪烁。

&esp;&esp;“帝师之位,可够?”姜离再问。

&esp;&esp;广乘道人的心境前所未有的波动。

&esp;&esp;修行者最难以忍受的诱惑便是更高的境界,而现在,广乘道人就要面临这样的诱惑。

&esp;&esp;饶是以他修持多年的心境,也要在此诱惑下荡起波澜。

&esp;&esp;广成子曾为黄帝之师,如今承载了广成子道果的广乘道人若为帝师,其裨益可想而知。并且,玉虚观也会随之受益,得到朝廷的倾力支持。

&esp;&esp;这代价,完全足够了。

&esp;&esp;前提是姜离和公孙青玥能够付出。

&esp;&esp;公孙青玥听姜离之言,亦是露出惊诧之色,然后立即反应过来,这便是天璇之前给姜离出的方案。

&esp;&esp;——以帝师之位,诱惑广乘道人动心。

&esp;&esp;她公孙青玥和姜离一同来此,实际上也代表了公孙家和姜氏两方和广乘道人谈判。

&esp;&esp;“姜离很快便将获取姜氏正统,取代姜氏前家主之地位,且此言,也是家师的意思。”公孙青玥缓缓开口,接着姜离的话补充道。

&esp;&esp;广乘道人眯起了眼,像是在思量考虑。

&esp;&esp;帝师有三种意义,一为皇帝之师,二为宗教最高领袖,三则是敬赠德高望重之臣。

&esp;&esp;实际上,除了第二个意义,第一和第三固然影响不小,但也没到影响全国的地步。毕竟谁家皇帝都不是天生什么都懂的,都是有几个老师的。

&esp;&esp;称呼帝师,不代表对方凌驾于皇帝之上。

&esp;&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